进入夏商时代,原始的灵魂不灭观念仍然盛行不衰。据文献记载,“夏道尊命事鬼敬神”,“有夏服天命”,这说明夏人信鬼。夏人流行占卜,便是人们对上帝鬼神迷信思想的反映。《汉书·艺文志载有<夏龟>二十六卷,列入蓍龟类。这是--部占卜专书,今已亡佚。它是否是夏代流传到汉代的,今天我们已无法证实,但它可能与夏人信鬼有关。另外,礼记-檀弓上也有“夏后氏用明器”的记载,“明器鬼器也”。可见,夏人是信鬼的。考古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,如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,曾出土了一些以猪、牛,羊的肩脚骨制成的卜骨,骨上都有灼痕。夏人灵魂不灭观念的存在,其在丧葬上的反映便是厚葬。虽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,目前还没有发现奴隶主贵族的大型墓葬,但从发现的少数中型薤来看,随葬品都很丰富。如编号为Ks的墓,在大坑内出土的随葬品就有:铜爵、铜戈、铜戚(钺)、陶需、圆泡形铜器、石磬、绿松石片等;小坑内有:圆形铜器、玉铲形器,玉钺,玉戈、绿松石片、骨串珠及贝等,随葬品之丰富之珍军,如果不是奴隶主贵族灵魂不灭观念和崇祖观念的作祟,是不可能的。<礼记·檀弓上>曰:“仲宪言于曾子曰:“夏后氏用明器,示民无知也。殷人用祭器,示民有知也。周人兼用之,示民疑也’。曾子曰。“其不然乎!其不然乎!夫明器也,鬼器也;祭器,人器也。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r””从需家仲宪与曾子的谈话中,可以看出明器在墓龚中的代裘意义就是给死者用的。另外,夏人在小型墓中随葬鼎、豆、觚、爵、甑、盘、罐、盆等日常所用的陶器,以及许多出土陶容器中出现的食物遗存痕迹,都体现出为死人阴间享用的心理,折射出古人“灵魂不死”的观念。
与璧人相比,殷人事奉鬼神更是胜出一筹。《<礼记·表记>载:“殷人尊神,率民以事神,先鬼而后礼,先罚而后赏,尊而不亲。"这表明殷人对鬼神是十分迷信和虔诚的,把鬼神看得高于一切,重于一切,成了殷人意识形态的最大特色。
从文献记载和甲骨卜辞的内容来看,殷人确实生活在一个充满宗教期望与阴森恐惧的鬼神世界里。据统计,殷墟出土的卜同鬼神的甲骨达十多万片:其祭祀对象之广泛、名目之繁多、活动之频繁和仪式之隆重,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。商代王室贵族几乎天天有祭祀鬼神和祖先的活动,甚至一天之内有数次祭祀活动。宫城之内,宗庙林立,人祭、牲祭的葬坑遍布四周。
除祭祀活动外,商人还往往用卜筮决疑,即向鬼神请命断疑以决定人们的所作所为。这种用甲骨占卜向鬼神请命的做法,充分显示出商人重鬼神的思想。
从商人那种“灵魂不死”和“亲族意识"形式的祖先崇拜中,我们可以看出商人的丧葬观念已包含了伦理、宗教以及强调尊卑秩序的三重特性。此外,"殷人用祭器”,也表明了在“尚鬼"的宗教信仰中已潜藏着且又日益扩大的伦理性丧祭精神,这成为“周因于殷礼”的思想与社会基础。
环境: |
|
---|---|
交通: |
|
服务: |
|
地形: |
|
内容: |
|